吸塵器空氣性能檢測設備(如風量儀、負壓計等)的檢測數據,直接決定產品是否符合國標(如GB/T 1019-2021)要求,而定期校準是保障數據精準的核心環節,需遵循規范流程操作。
校準前準備是基礎。首先需確認校準環境:溫度控制在(23±5)℃,相對濕度≤85%,避免氣流干擾(如遠離通風口),防止環境因素影響傳感器靈敏度。其次,準備標準器具,如經計量認證的標準風量裝置、高精度壓力傳感器,且標準器具精度需高于被校準設備一個等級(如被校設備精度±2%,標準器具需達±1%),同時檢查設備外觀,確保連接管路無破損、接口無漏氣。
核心校準步驟需分指標實施。針對風量檢測模塊,先將被校設備與標準風量裝置串聯,在5個不同風量點(覆蓋設備量程的百分之20-100)分別測試,記錄被校設備顯示值與標準值的偏差,若偏差超允許范圍(通常≤±2%),需通過設備校準菜單調整系數,直至連續3次測試偏差合格。對于負壓檢測模塊,使用標準壓力源向設備施壓,從0Pa逐步升至滿量程,每個壓力點停留30秒,對比兩者讀數,若存在偏差,需校準壓力傳感器零點與量程,確保誤差控制在±1%FS內。此外,密封性校準不可忽視,用密封塞堵住設備進氣口,啟動設備后觀察負壓變化,1分鐘內負壓下降值應≤5%初始值,否則需更換密封墊或檢修氣路。
校準后驗證與記錄同樣關鍵。校準完成后,需選取2個中間量程點進行復測,確認數據穩定。同時,詳細記錄校準日期、環境參數、標準器具信息、校準前后數據及調整措施,形成校準報告,且校準周期建議為6個月,若設備頻繁使用或處于惡劣環境,需縮短至3個月。
通過規范的校準流程,可有效避免因吸塵器空氣性能檢測設備漂移導致的檢測誤差,確保吸塵器風量、負壓等性能指標檢測數據真實可靠,為產品質量管控提供準確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