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池短路試驗是評估電池安全性能的關鍵環節,操作不當易引發電池起火、爆炸等風險。以下從全流程角度,梳理電池短路試驗機的規范操作要點,助力規避安全隱患與測試誤差。
一、操作前:風險預防與設備檢查
1.環境與人員準備:測試需在通風良好、無易燃物的防爆測試間進行,操作人員需穿戴絕緣手套、護目鏡、防燃工作服;提前清理測試臺,確保應急通道暢通,備好干粉滅火器、防火毯等應急器材。
2.設備與樣品檢查:開機前檢查試驗機供電/供氣是否穩定,短路模塊接線是否牢固,溫度傳感器、電流監測儀等部件是否正常;核對待測試電池參數(如電壓、容量),確認與試驗機適配,剔除外觀鼓包、漏液的不合格電池,避免測試中發生破裂。
二、操作中:規范流程與實時監控
1.樣品安裝:將電池平穩固定在專用夾具上,確保正負極與短路端子精準對接,避免接觸不良導致局部過熱;夾具緊固力度適中,防止電池變形損壞,同時避免金屬部件裸露造成意外短路。
2.參數設置與啟動:根據測試標準(如GB/T 18287)設置短路電阻(通常為0.1Ω以下)、測試時長等參數,反復核對無誤后啟動設備;測試過程中實時監控屏幕數據,重點關注短路電流、電池表面溫度變化,若出現電流驟降、溫度異常飆升(超過80℃),立即暫停試驗。
三、操作后:安全收尾與記錄歸檔
試驗結束后,待電池冷卻至室溫(低于40℃)再拆除夾具,避免高溫電池引發燙傷;分類處理測試后的電池(如破損電池需放入防爆箱),清潔試驗機臺面與夾具,關閉設備電源/氣源。同時,詳細記錄測試參數、過程數據及設備狀態,形成完整檔案,便于追溯與后續設備維護。
嚴格遵循上述規范操作,可有效降低電池短路試驗的安全風險,同時保障測試數據的準確性與可靠性,為電池安全性能評估提供有力支撐。